《民国时期机电技术》,王守泰、陆景云、顾毓瑔、雷天觉等口述,恽震自述,张柏春访问整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定价:38.00元
机械、电力和电机技术并非古来有之,它们都是西方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产物。我国的机械工业始于晚清,电力技术于清末引进,电机制造工业则兴起于民国初期,经历了引进、仿造和自主研制的不同发展阶段。那么,这个历史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
湖南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7月出版的《民国时期机电技术》一书,从一些侧面向我们讲述了民国之时那些相关机械、电力与电机技术的事和人。该书系由张柏春访问整理而成,分成上、下篇。前者以三个典型工厂和一个研究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机械工程教育为主题,陈述了对王守泰、贝季瑶、雷天觉、孙家谦、朱清淮、陆景云、支少炎、顾毓瑔、范从振、萧家捷等30多位亲历者或知情者的访谈内容,并从《昆明机床厂志》上摘录了郭可讱、陶亨咸两位先生的谈话摘要作为补充;后者以恽震自述的民国部分为基础,记述了他所参与的电工技术活动。
围绕着这些主题,书中收录了对37位专家学者49次访谈的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虽只是片段的历史画面,但这些从前辈记忆里提取、记录下来的史料却弥足珍贵。一方面,因为受访人或者实际参与了那些历史事件,在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或者是亲历者的家属,对一些事情多有了解,他们的回忆有助于澄清历史事实,可补文献档案资料和实物遗存的不足。另一方面,受访者年事已高,如果他们记忆的事件未能以任何方式及时记载下来,等到前辈们相继逝去,他们所亲历或知情的重要历史事件也将尘封在岁月长河中,不为后人所知。接受访谈之时,受访者的年龄大多在70岁至九十几岁之间。至此书出版之时,张柏春当年访谈的前辈中至少有十多位已经作古。以是可见,此项工作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抢救下来的即使只有点滴史料,其重要意义也是毋庸多言的。
中国机械、电力与电机技术从学习引进欧美开始,起初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技术人才也非常缺乏。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格外的重视机械工业、电力工程与电机制造业,拟有计划地进行发展。访谈人和受访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恽震的自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再现了民国之时中央机器厂、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上海新中工程公司、中央工业试验所、中央电工器材厂等的建设运作过程,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等高校在机械工程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这些工厂、机构和高校在抗战时局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其后中国机械、电力与电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当时和以后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大多数受访者都是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是当时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1949年以后,在人力、物力资源重新整合的体制环境下,他们或在企业和事业单位里担任高级工程师,或成为高校教授,为中国机械、电力和电机工业的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访谈中也可获取一些关键人物个性方面的难得信息。中央机器厂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招用大学机械系的优秀毕业生,办艺徒培训班,派技术人员赴美国进修,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方面贡献至大,系国民政府经营的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厂。其发展经营带有负责人王守竞的特性。他本来是学物理的,人很聪明,办厂时立足长远,着眼于抗战之后的建设准备,有把工厂办成研究机构的想法。而且他为人正派,不以工作谋私,对身边的人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王守竞的祖母谢长达是清末开明女性,创办了振华女子小学,父辈和同辈都有所成,他的伯父王季烈是教科书《物理学》的翻译者,父亲王季同曾做过同文馆数学教习,弟弟妹妹和堂兄弟们多为专家学者,弟弟王守武和王守觉还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氏一族可谓人才辈出。另外,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顾毓瑔、中央电工器材厂总经理恽震等的鲜明个性也通过访谈记录跃然纸上。
史学家许倬云有“新闻是短历史,历史是长新闻”的妙句。在中国机械、电力和电机技术发展的历程中,王守泰、顾毓瑔、雷天觉、恽震、贝季瑶等亲历者显然都是新闻的主角。采访者遵循口述史的规范,在访谈时做了忠实客观的笔录,所提取保存的口述史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民国机电技术发展过程的窗子,揭开了那段历史的更多面纱。仿佛我们也坐在受访者对面,听他们所亲历或知情的故事。不过,此书毕竟不是历史演义,不能指望它在你眼前铺陈出波澜起伏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在内容上,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读者可能会读之枯燥,望而却步。然而,对治民国科技史、工业史、教育史等领域的学者来说,或可从中发现有益线索,洞悉那段长新闻的丰富与曲折性。
访谈作于1989年至1991年之间。受经费和条件限制,张柏春当时没有对与受访人的访谈内容做录音,继后虽想接着做更多有关民国科技史方面的口述工作,因忙于其他事务而未能付诸实践。他为没能将一些有趣的故事录于笔端、失掉了一些访谈良机而感觉遗憾。这实际也是在提醒同仁,即口述科技史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应抓住时机,否则只会留下错失访谈机会的一声叹息。我们今天在享有现代机电技术带来的便利时,应懂得其中包含了许多前辈的工作成就和心血结晶,可多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事情。《民国时期机电技术》无疑给咱们提供了一个契机。